【很角色時報王清正/綜合報導】日本政府考量「台灣有事」的可能性,首次制定從沖繩離島撤離居民的計畫,計劃在約6天內撤離約12萬居民,安排前往九州和山口縣共32個市町安置。
日本政府考量「台灣有事」(台灣發生緊急事態)的可能性,計劃把先島諸島約12萬居民,分別撤離至九州山口地方的8個縣避難,並要求各縣市提交計畫案,在3月底彙整。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為了在緊急事態發生時,能夠迅速撤離沖繩離島的居民,日本政府將動員包括自衛隊、海上保安廳(相當於海巡署)船隻、民間渡輪和飛機等,確保每天有2萬人次的運輸力,預計在約6天內,將包括沖繩縣宮古島市、石垣市等先島群島5市町村居民及觀光客共約12萬人撤離至福岡機場、鹿兒島機場等地。
根據該計畫,政府將動員包括自衛隊(C-2、C-130運輸機、C-47直升機、運輸艦、海上保安廳船隻、民間渡輪和民航飛機等,確保每天有2萬人次的運輸力,預計在約6天內,能夠將包括居民和觀光客在內約12萬人撤離至福岡機場、鹿兒島機場等地。
隨後。之後,撤離的民眾搭乘包租巴士等到九州的8個縣及山口縣,總計32市町,入住飯店、旅館等。
為了維持地區社區的完整性,日本政府計劃讓整個地區的居民全員撤離到同一個地方自治體避難。例如,與那國町的居民會被安置在佐賀縣的佐賀市或鳥栖市,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波照間島的居民會被安排在長崎縣的大村市等。
日本政府還會進一步研議有關高齡者、住院患者的支援措施、因應長期避難(疏散)在外情況的對策,預計2026年度制定基本要領。
雖然日本政府表示這並非為了因應特定有事(緊急狀況)而公布的計畫,但記者私下詢問防衛省長官們都一致認為這是為了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政府發言人、官房長官林芳正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公布的內容是避難(疏散)一開始1個月內必要的事項,以提升處理的實效。至於住宿設施的租借費、運輸方法等,將與地方自治體、民間業者加強合作,參考災害發生時的應變措施等進一步研議」。
林芳正還指出,「有關避難(疏散)期逾1個月的就學重啟、就業的支援、中長期住宿設施的提供、需關照者的接納等,將進一步研議,於2026年度之前擬定基本要領,希望制定出更具綜合性、實效性的內容」。日本政府計劃近期正式公布撤離方案,並計劃在2026年實施撤離演練。
「中共打來怎與日麼辦」不只是台灣人的焦慮,一海之隔的沖繩本亦無法迴避。日本政府已積極動起來準備「沖繩戰時避難計畫」──若遭遇武力攻擊,沖繩本島134萬人將原地避難,但離台灣更近的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等地的12萬人,則必須最短時間全島撤離至九州避難,甚至還得進一步規劃台海難民的人道救援與收容方案。
然而此避難計畫的規劃,引發了沖繩人的質疑與反彈。一方面是二戰期間,日軍殘酷而失敗的沖繩戰疏散計畫,導致沖繩四分之一平民死亡;二方面則因撤離島民的命令,也會讓自衛隊同步進入「戰鬥狀態」,但這會否進一步激怒中國加倍攻擊日本、甚至影響11萬日僑逃出中國的機會?這些都成為「台灣有事」時,日本猶豫卻不能逃避的關鍵決定。
沖繩人避難緊急警報
2023年8月24日清晨3點54分,沖繩人手機,突然發出陌生而高亢的警報音。黑暗中的螢幕,是一則發亮且不斷震動的日文警告:
「【緊急警報】飛彈發射。飛彈發射。偵測到北韓的導彈發射。請立刻進入建築物內或地下室避難。」但10分鐘後,手機再度傳來同樣節奏的第二次聲響:「【緊急警報】飛彈通過。飛彈通過。剛才通報的北韓飛彈,清晨4點00分已進入太平洋。避難通報解除。若發現空中墜下可疑物體,千萬不要靠近,請立刻聯絡警消處理。」發出通報的是J-Alert日本全國瞬時警報系統,一枚北韓長程火箭當時正朝沖繩飛來。根據美軍與自衛隊的監控,北韓長程火箭於清晨3點51分從北韓東北地區發射,日本確認彈道方向後,隨即在3點54分對沖繩全縣發出國家級警報。不過4點5分火箭就確定發射失敗,墜毀於菲律賓東方600公里外海。
但警報發出的1分鐘內,北韓火箭就進入了日本空域,4點前就已穿越沖繩,換句話說,假若北韓真的發動飛彈空襲,沖繩民眾從收到飛彈警報到被擊中之間,只有5分鐘的避難機會。
8月24日的飛彈警報,在沖繩並沒有引起太多反應。原因為北韓頻繁的飛彈試射,早已讓日本社會對J-Alert警報失去緊張感。然而響起的飛彈警報,卻替日本的另一重要政策做出政治背書:2022年以來,日本政府就不斷要求沖繩提升特殊災難應變能力,但不是颱風、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而是自從安倍上任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之前,日本國內就不曾認真討論過的戰時國民避難計畫。
官方強調:戰時避難演習只是正常的民防預演。因為日本早在2004年就制定的《國民保護法》,全名即為「在武裝攻擊等情況下的國民保護措施相關法律」,原本就要求各級政府對「武裝襲擊」的災害情境,提前做好應變、救難與平民疏散的具體對策。
但實際上,日本政府推動沖繩避難計畫的原因,明顯與2022年8月裴洛西訪台過後的中國圍台飛彈軍演有關,當時中國以軍演名義朝台灣周邊海域發射的11枚彈道飛彈,就有5枚打進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彈著點離沖繩的與那國島只有80公里
此後,日本政府全力推進沖繩的戰時應變能力,包括增建防空設施、實際演練社區空襲警報,更在一年內研擬出「沖繩平民的戰時撤離草案」,模擬當日本處於戰爭邊緣時,該如何於最短時間內,疏散沖繩全縣146萬的平民。
記者有不少沖繩的友人加上記者兒子也曾在石垣島及與那國島工作過也認識不少當地人,記者利用3月採訪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活動時在基地內認識不少實際參與該計畫討論或演習的沖繩地方官員,研討中發現疏散沖繩平民的行動不僅難度極高,極為複雜的事前運輸規劃更需要整個日本政府的動員配合、甚至傾全國之力,才有機會達到撤離目標。
沖繩的戰時國民避難計畫,主要分成三大預演問題:
1. 島民疏散範圍有多大?
2. 撤退路線怎麼安排?
3. 在最理想狀態下,完成撤離行動需要多久時間?
根據沖繩縣府公布的草案計畫,若以「台灣有事」為預設情境,沖繩全區都將頒布避難命令,但避難指示將以宮古海峽為界,切分成兩大應變區。海峽以東的沖繩本島134萬人,屬於「原地避難區」;海峽以西的先島群島──包括宮古群島的宮古島、下地島,以及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與那國島──各島共計約12萬人,則是必須立刻撤離家園的「島外避難區」。
先島群島的島外避難區,又再進一步以地理位置與機場設施容量,區分為以石垣市為主的「八重山集結區」,和以宮古島市為中轉地的「宮古島集結區」。
以被分配在八重山集結區的與那國島為例,島民們收到疏散命令後,將先行於島內集結,並由船運、小型飛機接駁,疏散至作為上一級的集結點石垣島。負責統整八重山疏散的石垣市,除了自己島上的5萬平民,也必須接應竹富町的4,300人和與那國的1,700人,接著才透過大型輪船或飛機空運,將任務範圍內的6萬人分批送往再上一級的島外疏散點:日本九州佐賀縣.長崎縣等地。
「疏散計畫還得大幅修正現實面的問題。」實際參與疏散規劃的與那國島防災指揮部表示:「像是現在,我們只確定所有平民都要撤到石垣島。但到了石垣島之後,6萬平民會被分批撤離送去九州的佐賀縣.長崎縣等地。
不過指揮部官員表示,與那國島的防災問題最主要是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一旦大規模天災就必定需要自衛隊出動幫忙,因此特別找上有曾有自衛隊背景的退役官員,希望讓聯繫更加順暢。
「但與那國島離台灣真的太近、只有110公里遠,沒辦法不考慮台海戰爭的可能性,所以疏散全島的島民避難,確與『台灣有事』有關。」
「就結論來講,目前規劃的沖繩戰時避難計畫,非常嚴重的脫離現實。」疏散計畫草案光在議會就已被罵翻,主動拿出來宣傳也只會徒增社會恐慌、甚至激怒市民而已。他們還表示戰時平民疏散本就非常複雜,沖繩的離島地形、海象氣候,更讓撤離交通極多變數;但目前政府的疏散計畫,只追求數學最佳解,嚴重忽略各種現實細節──例如本次演習就提出了一個「運量最大化模式」,預設戰時只要全面徵用民航客機,就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往來先島群島的海空運量增加至正常狀態的2.36倍。於是在「運量全開的最佳數據預期」下,先島群島的12萬平民,最快6天內就能達成全面撤離。
但戰時狀態中,民航機可因飛安顧慮拒絕高風險任務;疏散民眾的大量報到、安檢、行李運送與機場24小時延長疏運的輪班人力,只要任何一環出狀況,都可能一舉癱瘓極限運轉的撤離任務。日本民航界亦在演習過後表示,如果日本真的遭遇「臨戰狀態」,海內外撤僑、物資運補、各地其他緊急航班的需求量都將同步大增,「日本航空界根本調不出那麼多空運量能以配合沖繩大撤退。」在現實狀態下,光把八重山6萬居民疏散到九州福岡,至少就得花上1個月。當沖繩撤離方案的基本概念在媒體曝光後,地方民眾都感覺極為荒謬、甚至不可思議,「大家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把撤離計畫當成笑話來看。現在的日本政府與社會,根本沒有面對這些戰時抉擇的心理準備。」
對於「台灣有事」的另一層焦慮,沖繩在二次大戰的慘痛「避難」歷史經驗
1945年沖繩戰役中,日本政府荒腔走板的「平民避難政策」,就是造成四分之一沖繩人口慘死戰場的主因,也是沖繩人永遠無法原諒的歷史傷口。1944年7月美軍攻陷塞班島後,日軍就已判斷盟軍即將對日本本土發動攻擊,而沖繩則是日本阻止美軍登陸本土的最後決戰機會。因此自1944年夏季,日本開始在沖繩大增兵,強行動員平民參加沖繩本島「要塞化」的軍事工程。
為了準備沖繩決戰,日軍一方面要求成年沖繩男性加入戰鬥,另一方面卻為了保存儲糧與穩定社會秩序,而同時下達了「沖繩疏散令」,命令島上的10萬名老弱婦孺──也就是不具備戰鬥能力的平民分批撤離到台灣與九州「避難」。但此一政策卻成為「對馬丸慘案」的悲劇背景。1944年8月22日,被日軍徵用為軍需船的貨輪「對馬丸」,從沖繩那霸港出發,開往九州長崎。當時船上的1,788名乘客,近半數是奉命疏散到本土、卻不滿12歲的沖繩小學生。但當晚,對馬丸進入鹿兒島海域時,卻遭埋伏的美軍潛艦以魚雷擊沉。由於當時颱風逼近,海面風浪極大,再加上船上大多數都是體力已經很虛弱的兒童與平民,因此造成1,484人葬身大海──其中,784名死者都是小學生。對馬丸被擊沉的消息,第一時間卻被日本軍方以「影響軍民士氣」為由強令封鎖。
沖繩的平民疏散,隨後因美軍擴大海空封鎖,以及民眾的拒絕配合而難以進行。因為被疏散到日本本土,等於和沖繩的家人斷絕一切聯繫,就連家族匯款等經濟支援也會斷炊,若沒有本土親友在地接濟,老弱平民很難在日本本土活下去。
就算接受疏散,缺乏規劃也可能導致駭人結果。例如在沖繩八重山地區,日軍強行把各離島居民送進深山「疏散」躲避美軍。但美軍最後沒有登陸,反而是飢餓與嚴重的瘧疾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例如波照間島的島民,就有三分之一因戰爭引發的瘧疾,而死在疏散地。
不能有效疏散平民並支援避難者的結果,最後導致大量沖繩民眾被捲入沖繩戰鬥。但平民不只死於美軍砲火之首,許多沖繩人更被日本軍人當作間諜屠殺、甚至搶奪老弱所在的避難所作為軍用,因此日本當年的「疏散計畫」失敗,至今仍被沖繩社會銘記,並視為日本政府在關鍵時刻「遺棄沖繩人民」的戰爭教訓。
沖繩戰役留下的失敗經驗,仍是防衛省與沖繩縣至今不斷研究的「前車之鑑」。例如目前的疏散計畫,日本都先排除「自衛隊幫忙撤離」的可能性。因為疏散命令的發布,必定是日本已經或即將遭遇軍事攻擊的「武力攻擊事態」,屆時自衛隊必得以「戰鬥任務」為絕對優先,甚至還可能徵用民間機場與港口充作軍用;此外,戰爭狀態下,如果自衛隊與平民疏散混合在一起,也可能導致平民被捲入戰鬥,成為敵軍連帶攻擊的藉口。
以國家角度而言,自衛隊在戰時的「作戰優先」是忠於職責,對許多第一線島民來說,必定極大的失望。石垣島居民表示「當初我們支持自衛隊駐島的關鍵理由,是期待島民的安全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怎知真的遭遇戰爭時,自衛隊不但不能保護我們,反而還逼著島民放棄家園,但沖繩疏散的矛盾不僅止於此。另一個與台灣有關的議題,亦成為日本戰禍應變的判斷痛點僑民撤退。
台灣有事日本僑民撤僑
「至於住在台灣的日本國民,我目前還沒聽過『從台灣撤僑』的討論,但疏散在台日僑本來就是國家應該考量的事,」洲鎌浩二表示。但事實上,在日本政壇討論裡,撤僑問題已數次成為日本不願「冒險」頒布沖繩避難命令的顧忌因素。
像是年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Security Strate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apan(SSRI)的「台灣有事」兵棋推演裡,當時想定的日本正遭遇一連串來自敵方的軍事威脅,防衛省因此建議總理宣布「武力攻擊預測事態」並下令沖繩縣平民疏散。但在兵推中扮演日本首相的日本資深自衛隊退役研究員,卻表示「因為還有11萬日本僑民滯留中國,必須避免刺激中國」,以此否決了事態升級的建議。
這是因為日本法律規定,只有日本確認將情勢升級為「武裝攻擊事態」,沖繩的戰時疏散令才能啟動。但在台海危機中,這種事態升級卻可能讓中國認為「日本已決定對中作戰」,進而加劇對日本的敵意。於是,日本在中國的撤僑任務與沖繩的平民疏散行動之間,反而陷入彼此矛盾、只能二選一的詭異對立。
但迴避事態升級,卻給日本引發更多問題。因為自衛隊一方面必須在沖繩備戰,另一方面又因顧忌中國的外交原因不能「太過使勁備戰」這種猶豫狀況,也被各方專家再三警告:日本對於局勢判斷的猶豫不決(日本人很愛開會再開會研討最後沒有結果),很可能錯失防禦先機、影響國際同盟互信,甚至錯過阻止台海衝突的戰略關鍵點。
日本政府對台灣難民的人道救援
假若台海戰爭爆發,在從台灣撤僑與沖繩縣島民疏散之外,對台灣難民的人道救援,亦逐漸成為日本討論「台灣有事」的重點之一。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曾討論過是因為2022年俄國入侵烏克蘭以後,歐洲對於烏克蘭難民的支持安置,也慢慢鬆動日本非常限縮的難民政策討論態度;再者也因為台灣離沖繩實在太近,在衝突兵推中,幾乎不可能不提一旦戰爭發生的難民收容問題。
「如果要日本協助台灣人避難,一定也會利用目前研擬的『八重山疏散路線』。畢竟台灣和日本雖然沒有邦交,但彼此非常友好,而且台灣離與那國島110公里、離石垣島也只有220公里,就人道救援,彼此幫忙也非常合理。」
日本官方已在2025年4月做一次大規模的沖繩疏散兵推,作為防災應變的防衛省官員,他們的態度就是保持透明溝通,就算可能會引發民眾疑慮,也要多搜集島民意見作為修正指標,屆時會對流程、軍機運輸細節與支援制度作更進一步律定。
日本政府在規劃疏散運量時,也準備計算並提出建議的避難行李重量,這在避難行動時,小則會影響安檢通關的速度,大則嚴重影響機場運作的效率,進而攸關民眾生死。而與那國島的24小時全島疏散設定中,目前律定每人最多一個後背包、一個登機箱。「島民當然有很多問題,但自衛隊任務就是要讓所有人安全、平安度過災難,」。
緊急事態發生時與那國島的居民搭乘駐防沖繩那霸的航空自衛隊的CH-47重型運輸直升機前往本島避難。(王清正攝)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運輸機幾乎全部動員從石垣島及與那國島運輸民眾至九州機場。(王清正攝)
石垣島居民搭乘航空自衛隊C-130運輸機前往九州避難。(王清正攝)
這次演習陸上自衛隊出動第1、3、7、8、10、11、12直升機飛行隊的U H-1、U H-60、C H-47共3型直升機約30多架直升機參與運輸演習。(王清正攝)
到達機場後避難民眾首先所有行李須通過X光檢查。(王清正攝)
檢查中有年紀大的人申體狀況不好昏倒在地,陸上自衛隊員也立即處理後送就醫。(王清正攝)
防衛省也有注意到盲人與導盲犬的應對方式。(王清正攝)
負責基地安全的陸上自衛隊員立即將裝甲車與高機動車開往抗議區域,也立即展開警戒狀態。(王清正攝)
與那國島的民眾搭乘陸上自衛隊的C H 4 7運輸直升機到日本海上自衞隊日向號護衛艦前往九州避難。(王清正攝)
與那國島的民眾搭乘海上自衛隊的LST-4003號大隅級國東號運輸艦前往九州避難。(王清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