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角色時報吳冠賢/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張博洋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加劇,高雄市的獨居長者數量也在持續攀升。今年初高雄發生的重大連環分屍案,其中兇嫌和被害人都是獨居長者,不僅震驚社會,更揭露出獨居長者在高度孤立下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與社會支持不足的困境。無論是身心健康、生活照護,甚至人身安全,皆已成為高風險族群。政府的社會安全網也未隨之健全,恐已出現重大漏洞,亟需正視與補強。
張博洋強調,長者的孤立化不只是健康議題,更是社會風險的警訊,許多獨居長者因不願求助、害怕被貼標籤、或不符社會局通報條件,導致無法被納入關懷系統。而近年來不斷發生的孤獨死事件,正反映出這一危機的真實性與急迫性。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目前高雄市高齡人口已達54.7萬人;其中僅老人(65歲以上)居住的戶數已超過10萬戶,推估高雄市共12.6萬人為獨居老人,占高齡人口近23%。但高雄市社會局目前掌握的獨居長者名冊僅有約1萬877人,其中列冊關懷的更僅只有4,060人,有被社會局列冊的獨居老人僅佔全體獨居老人的3.2%,並僅占高雄市高齡人口的0.7%。這代表絕大多數獨居長者並未被納入正式照護與關懷體系,恐成社會安全網的破口。
張博洋向市府提出具體建議,以強化高雄的社會安全網:包括「擴大關懷對象與發掘機制」、「跨局處合作與資源整合」、「建立預警系統與持續追蹤」等措施,結合社政、衛政、鄰里與民間力量,建立跨單位通報與訪視機制,以此提升獨居長者的通報與辨識效率,補強社會局掌握資訊的完整性與準確性。進一部針對高風險長者設立預警制度,從生理、心理與社會支持三面向同步建構照護網絡。
張博洋表示,獨居長者未必都是經濟弱勢,但可能是社會連結最薄弱的一群,當社會安全網無法有效涵蓋,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或悲劇的主角。面對快速高齡化帶來的挑戰,市府應積極強化預防性社會支持與監測系統,儘速檢討現有政策,重建符合現實需求的長者照護體系,確保每一位長輩的安全與尊嚴都能被守護。
高雄市社會局局長蔡宛芬答詢表示,獨老有很多型態,內政部的統計和社會局在數據上確實有落差,目前社會局有和民政局合作,於苓雅區試辦透過戶政系統去普查各鄰里獨老的數量,另外也有跟榮總合作結合AI開發APP,監測獨居老人的生活起居,未來若試辦良好將推行全市。
社會局長青長青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于桂蘭進一步補充,由於里長或里幹事比較瞭解地方,這次和民政局合作主要是建立普查的合作模式,預計5-8月間進行普查作業,盡可能讓獨居老人的名單完整,在苓雅區試辦的獨老普查合作模式確立後,會推展到全市施行,以利未來提供分級分層的服務。
獨居長者人數不斷攀升,市議員張博洋要求建立完整照護機制與社會安全網。(記者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