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角色時報蘇武智/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22)日在市議會社政部門質詢時指出,高雄市現行「愛接送」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雖標榜全年齡適用,但實務上卻未設計兒童專屬派車邏輯,導致不少身障家庭在固定通學、復健就醫等重複性交通需求上屢屢落空,黃彥毓籲呼籲市府設計專屬派車制度。社會局長蔡宛芬表示,市府將召開跨局處會議,針對通學與復健等需求設計新的調度模式,改善現行制度不足。
黃彥毓表示,根據統計,高雄市0至18歲領有身障證明者逾4000人,其中2399人正值義務教育年齡。然而現行制度並未針對學齡或高照顧強度的兒童設計通學優先排序與調度機制,使這些家庭在既有派車制度中反覆被排擠。
他呼籲市府應正視兒童使用者的特殊情境,盤點不同年齡層派車成功率,補強調度邏輯,並整合教育局、社會局與交通局資料系統,建立橫向協調與穩定派遣機制,讓真正需要的孩子不必再靠「搶快」才有車可搭。
社會局長蔡宛芬答詢表示,市府將召開跨局處會議,針對兒童身障者交通需求進行專案討論,未來由社會局主責,整合教育與交通端資源,針對通學與復健等需求設計新的調度模式,改善現行制度不足。
除了輪椅兒童交通問題,黃彥毓也關注市政數位化對高齡者造成的服務落差。他指出,不少長輩反映不會使用App,導致敬老卡搭乘、醫療服務、福利查詢等流程無法順利進行,數位化反而成為排除門檻。他建議社會局應與據點合作,常態性開設App操作實作課程,並設計高齡友善介面與現場陪伴協助機制,讓市政服務不因數位差距而中斷。
輪椅兒童無車可搭,黃彥毓議員籲市府設計專屬派車制度。(記者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