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獅額頭大橋橋墩包覆鋼板升級 強化耐洪能力

【很角色時報魏正賜/高雄報導】獅額頭大橋位於六龜區新發里,橫跨荖濃溪而連結高131線及省道台27線,全長124公尺,為荖濃溪兩岸獅額頭與新發聚落往來要道。高市府工務局道路養護工程處於去(112)年底辦理橋梁定期檢測時發現,獅額頭大橋座落河床其中一處橋墩的外層包覆鋼板有破損剝落情形,為避免損壞擴大危及橋梁結構,道工處旋即啟動維修工程設計作業,於今年3月上旬進場施做,並為因應汛期季節來臨,已加緊趕工於近期修復完成。

荖濃溪兩岸地勢陡峻,水流湍急而富變化,獅額頭大橋距河面淨高約30公尺,於河床中落有兩處橋墩並以鋼板包覆,可降低荖濃溪上游及其支流於豪大雨時挾帶大量土石及漂流木造成的衝擊破壞。工務局表示,道工處去年巡檢發現其編號P2橋墩(近台27線側)鋼板剝脫,為維護橋梁通行安全,便將損壞鋼板拆除更換,拆除過程中全面檢視橋墩結構體是否受損,並針對原混凝土結構表面風化或中性化部分一併敲除後才進行鋼板包覆作業。為提升橋墩抗衝擊強度及耐久性,採用10毫米厚、1.5公尺高的耐蝕防鏽高熱浸鍍鋅鋼板且內焊L型角鐵,包覆時先以吊車將每塊鋼板逐一吊放定位,於鋼板接合處以全滲透滿焊方式加固提升握裹力,再以無收縮水泥沙漿灌注鋼板與橋墩結構體間空隙,使外層包覆鋼板與橋墩緊密接合,進一步提升橋梁耐洪能力,總計修復鋼板高度約7.5公尺、面積約118平方公尺。

道工處補充,因施工地點位於山區河床,過程中曾發生局部大雨致溪水流量增加而沖毀施工便道情形,為避免影響工進亦緊急調度涵管設置便道。此外,須密切監測荖濃溪上游氣象測站及水利署河川水位高度測站資訊,以確保河川工地安全,施工團隊積極克服天氣與地理環境,修復工程得以順利完成。新發里長也滿意表示,「橋墩重新包覆鋼板,就不怕被漂流木或石頭撞擊,穿了鎧甲好像無敵鐵金剛,安全性提升許多」。

改善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改善後。(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2024科學探究競賽 明華國中蟬聯全國第一名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日(6/29)在位於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全國決賽。高雄市明華國中學生何湘㚬、許恬綾、許芮郢、楊定澄,由主指導老師廖思涵、副指導老師陳晏閔指導下,以「摺摺稱奇—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 」為主題,榮獲國中組第一名的最佳成績,除了為高雄市帶回國中組全國第一名的榮耀,更是明華國中連續兩年奪得全國第一名的佳績。 明華國中學生團隊從夏季炎熱的天氣,讓人總想躲在遮陽處開始發現探究主題,在查找資料中,發現隔熱要選擇導熱係數低的材料或中間夾有空氣層的隔熱方式。學生以中間夾空氣層來研究,找到有三浦摺疊變形的中空三浦方塊,因紙張方便易得,所以用140P圖畫紙進行摺疊,製作隔熱物來進行實驗。探究結果顯示三浦方塊仍舊優於W摺疊(波浪摺)方式,也顯示出高度較高的2.0方塊,隔熱效果仍然較好。透過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找出最佳的隔熱方式與建材,達到綠能減碳、環境永續的目標。 明華國中在本屆賽事中再度展現卓越的科學教育實力,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蟬聯冠軍。今年的競賽從海內外1,069支隊伍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作品,共有1,611件作品參賽,競爭異常激烈。國中組經過評選,有六組進入決賽(前六名),佳作四件。明華國中表現尤為突出,共有兩件作品獲得佳作,一件作品榮獲全國第一名。 除榮獲第一名的獎項之外,明華國中另外有兩項作品獲得佳作的獎項: 「「噪」去叨位?~探討以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的可能性」 學生劉沐甯、李秉蓁、謝承佑、黃泓碩在吳德儀和李冠徵老師的指導下,研究了如何利用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該研究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音問題出發,通過實驗驗證了氣球在低頻噪音減噪中的有效性。這項作品不僅榮獲國中組全國佳作,還在網路票選中獲得最佳人氣獎,顯示了其在實用性和受歡迎程度上的優異表現。  還有「永續綠能水質清淨機」,學生張睿恩、莊雅媗、陳冠妤、周哲瑋在陳晏閔和王天佑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款利用綠能的水質清淨機。該作品旨在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水質,推動環境保護。這項研究不僅在國中組中榮獲全國佳作,還獲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獎,以及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充分肯定了其在綠能與環保領域的貢獻。 科學探究競賽旨在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愛好者、傳播者與轉譯者。競賽涵蓋生物、物理、化學及生活科技等領域,參賽者需經過嚴格的初賽與決賽評選,展示創新思維和科學實驗能力。今年的競賽參賽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競爭異常激烈,參賽者需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多次實驗驗證,才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明華國中校長鄭志昇對全校師生在科學教育上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和讚賞。他指出,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與不懈追求。鄭校長強調,明華國中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這次競賽的卓越表現正是對學校長期科學教育成果的最佳證明。他勉勵學生們繼續保持對科學的熱情,勇於探索,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競賽充分展現了明華國中師生團隊對於科學教育的熱情與傑出表現。明華國中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為校爭光,共同慶祝這一榮耀時刻。

2024科學探究競賽 明華國中蟬聯全國第一名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日(6/29)在位於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全國決賽。高雄市明華國中學生何湘㚬、許恬綾、許芮郢、楊定澄,由主指導老師廖思涵、副指導老師陳晏閔指導下,以「摺摺稱奇—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 」為主題,榮獲國中組第一名的最佳成績,除了為高雄市帶回國中組全國第一名的榮耀,更是明華國中連續兩年奪得全國第一名的佳績。 明華國中學生團隊從夏季炎熱的天氣,讓人總想躲在遮陽處開始發現探究主題,在查找資料中,發現隔熱要選擇導熱係數低的材料或中間夾有空氣層的隔熱方式。學生以中間夾空氣層來研究,找到有三浦摺疊變形的中空三浦方塊,因紙張方便易得,所以用140P圖畫紙進行摺疊,製作隔熱物來進行實驗。探究結果顯示三浦方塊仍舊優於W摺疊(波浪摺)方式,也顯示出高度較高的2.0方塊,隔熱效果仍然較好。透過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找出最佳的隔熱方式與建材,達到綠能減碳、環境永續的目標。 明華國中在本屆賽事中再度展現卓越的科學教育實力,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蟬聯冠軍。今年的競賽從海內外1,069支隊伍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作品,共有1,611件作品參賽,競爭異常激烈。國中組經過評選,有六組進入決賽(前六名),佳作四件。明華國中表現尤為突出,共有兩件作品獲得佳作,一件作品榮獲全國第一名。 除榮獲第一名的獎項之外,明華國中另外有兩項作品獲得佳作的獎項: 「「噪」去叨位?~探討以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的可能性」 學生劉沐甯、李秉蓁、謝承佑、黃泓碩在吳德儀和李冠徵老師的指導下,研究了如何利用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該研究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音問題出發,通過實驗驗證了氣球在低頻噪音減噪中的有效性。這項作品不僅榮獲國中組全國佳作,還在網路票選中獲得最佳人氣獎,顯示了其在實用性和受歡迎程度上的優異表現。 還有「永續綠能水質清淨機」,學生張睿恩、莊雅媗、陳冠妤、周哲瑋在陳晏閔和王天佑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款利用綠能的水質清淨機。該作品旨在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水質,推動環境保護。這項研究不僅在國中組中榮獲全國佳作,還獲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獎,以及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充分肯定了其在綠能與環保領域的貢獻。 科學探究競賽旨在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愛好者、傳播者與轉譯者。競賽涵蓋生物、物理、化學及生活科技等領域,參賽者需經過嚴格的初賽與決賽評選,展示創新思維和科學實驗能力。今年的競賽參賽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競爭異常激烈,參賽者需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多次實驗驗證,才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明華國中校長鄭志昇對全校師生在科學教育上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和讚賞。他指出,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與不懈追求。鄭校長強調,明華國中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這次競賽的卓越表現正是對學校長期科學教育成果的最佳證明。他勉勵學生們繼續保持對科學的熱情,勇於探索,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競賽充分展現了明華國中師生團隊對於科學教育的熱情與傑出表現。明華國中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為校爭光,共同慶祝這一榮耀時刻。

相關報導

2024科學探究競賽 明華國中蟬聯全國第一名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日(6/29)在位於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全國決賽。高雄市明華國中學生何湘㚬、許恬綾、許芮郢、楊定澄,由主指導老師廖思涵、副指導老師陳晏閔指導下,以「摺摺稱奇—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 」為主題,榮獲國中組第一名的最佳成績,除了為高雄市帶回國中組全國第一名的榮耀,更是明華國中連續兩年奪得全國第一名的佳績。 明華國中學生團隊從夏季炎熱的天氣,讓人總想躲在遮陽處開始發現探究主題,在查找資料中,發現隔熱要選擇導熱係數低的材料或中間夾有空氣層的隔熱方式。學生以中間夾空氣層來研究,找到有三浦摺疊變形的中空三浦方塊,因紙張方便易得,所以用140P圖畫紙進行摺疊,製作隔熱物來進行實驗。探究結果顯示三浦方塊仍舊優於W摺疊(波浪摺)方式,也顯示出高度較高的2.0方塊,隔熱效果仍然較好。透過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找出最佳的隔熱方式與建材,達到綠能減碳、環境永續的目標。 明華國中在本屆賽事中再度展現卓越的科學教育實力,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蟬聯冠軍。今年的競賽從海內外1,069支隊伍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作品,共有1,611件作品參賽,競爭異常激烈。國中組經過評選,有六組進入決賽(前六名),佳作四件。明華國中表現尤為突出,共有兩件作品獲得佳作,一件作品榮獲全國第一名。 除榮獲第一名的獎項之外,明華國中另外有兩項作品獲得佳作的獎項: 「「噪」去叨位?~探討以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的可能性」 學生劉沐甯、李秉蓁、謝承佑、黃泓碩在吳德儀和李冠徵老師的指導下,研究了如何利用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該研究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音問題出發,通過實驗驗證了氣球在低頻噪音減噪中的有效性。這項作品不僅榮獲國中組全國佳作,還在網路票選中獲得最佳人氣獎,顯示了其在實用性和受歡迎程度上的優異表現。  還有「永續綠能水質清淨機」,學生張睿恩、莊雅媗、陳冠妤、周哲瑋在陳晏閔和王天佑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款利用綠能的水質清淨機。該作品旨在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水質,推動環境保護。這項研究不僅在國中組中榮獲全國佳作,還獲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獎,以及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充分肯定了其在綠能與環保領域的貢獻。 科學探究競賽旨在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愛好者、傳播者與轉譯者。競賽涵蓋生物、物理、化學及生活科技等領域,參賽者需經過嚴格的初賽與決賽評選,展示創新思維和科學實驗能力。今年的競賽參賽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競爭異常激烈,參賽者需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多次實驗驗證,才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明華國中校長鄭志昇對全校師生在科學教育上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和讚賞。他指出,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與不懈追求。鄭校長強調,明華國中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這次競賽的卓越表現正是對學校長期科學教育成果的最佳證明。他勉勵學生們繼續保持對科學的熱情,勇於探索,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競賽充分展現了明華國中師生團隊對於科學教育的熱情與傑出表現。明華國中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為校爭光,共同慶祝這一榮耀時刻。

2024科學探究競賽 明華國中蟬聯全國第一名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日(6/29)在位於台北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全國決賽。高雄市明華國中學生何湘㚬、許恬綾、許芮郢、楊定澄,由主指導老師廖思涵、副指導老師陳晏閔指導下,以「摺摺稱奇—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 」為主題,榮獲國中組第一名的最佳成績,除了為高雄市帶回國中組全國第一名的榮耀,更是明華國中連續兩年奪得全國第一名的佳績。 明華國中學生團隊從夏季炎熱的天氣,讓人總想躲在遮陽處開始發現探究主題,在查找資料中,發現隔熱要選擇導熱係數低的材料或中間夾有空氣層的隔熱方式。學生以中間夾空氣層來研究,找到有三浦摺疊變形的中空三浦方塊,因紙張方便易得,所以用140P圖畫紙進行摺疊,製作隔熱物來進行實驗。探究結果顯示三浦方塊仍舊優於W摺疊(波浪摺)方式,也顯示出高度較高的2.0方塊,隔熱效果仍然較好。透過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找出最佳的隔熱方式與建材,達到綠能減碳、環境永續的目標。 明華國中在本屆賽事中再度展現卓越的科學教育實力,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蟬聯冠軍。今年的競賽從海內外1,069支隊伍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作品,共有1,611件作品參賽,競爭異常激烈。國中組經過評選,有六組進入決賽(前六名),佳作四件。明華國中表現尤為突出,共有兩件作品獲得佳作,一件作品榮獲全國第一名。 除榮獲第一名的獎項之外,明華國中另外有兩項作品獲得佳作的獎項: 「「噪」去叨位?~探討以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的可能性」 學生劉沐甯、李秉蓁、謝承佑、黃泓碩在吳德儀和李冠徵老師的指導下,研究了如何利用氣球進行低頻噪音減噪。該研究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音問題出發,通過實驗驗證了氣球在低頻噪音減噪中的有效性。這項作品不僅榮獲國中組全國佳作,還在網路票選中獲得最佳人氣獎,顯示了其在實用性和受歡迎程度上的優異表現。 還有「永續綠能水質清淨機」,學生張睿恩、莊雅媗、陳冠妤、周哲瑋在陳晏閔和王天佑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款利用綠能的水質清淨機。該作品旨在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水質,推動環境保護。這項研究不僅在國中組中榮獲全國佳作,還獲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獎,以及網路票選最佳人氣獎,充分肯定了其在綠能與環保領域的貢獻。 科學探究競賽旨在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愛好者、傳播者與轉譯者。競賽涵蓋生物、物理、化學及生活科技等領域,參賽者需經過嚴格的初賽與決賽評選,展示創新思維和科學實驗能力。今年的競賽參賽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競爭異常激烈,參賽者需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多次實驗驗證,才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明華國中校長鄭志昇對全校師生在科學教育上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和讚賞。他指出,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與不懈追求。鄭校長強調,明華國中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這次競賽的卓越表現正是對學校長期科學教育成果的最佳證明。他勉勵學生們繼續保持對科學的熱情,勇於探索,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競賽充分展現了明華國中師生團隊對於科學教育的熱情與傑出表現。明華國中全體師生齊心協力,為校爭光,共同慶祝這一榮耀時刻。